微信公眾號二維碼
微信咨詢顧問二維碼
新益為5S咨詢公司概述:干部應具備的第二種能力,乃是“發(fā)現良策的能力”。當你已經把握住問題,確定了達成的目標之后,緊接著要想的,便是用什么方法去發(fā)現它。如果只有目標而沒有良好的的達成方法,那么目標雖在眼前,卻是可望而不可即的,一切的希望只是畫餅而已。干部要提高發(fā)現良策的能力可以從如下九個方面進行:
自己一個人的話沒辦法,考慮用別的力量來解決
一、把“沒辦法”、“太難了”等話列為禁忌
某公司有一位課長,他老兄有一種怪癖。那就是當部屬提出任何新的設計時,他總是會閉目沉思一會,然后說:“嗯,不錯,想得真妙,但太難辦了,理由是……等話來開頭,最后以“……所以沒辦法”結束,這是他的一貫作風。
上面那則故事,必不是憑空胡說的,說不定在你的周圍,就有這種人呢!
對所發(fā)生的新問題,有些公司會花很多的時間去研究,討論何以有人會說“沒辦法”。討論起來你言我語莫衷一是,但發(fā)言的內容總是怎么樣的“沒辦法”怎么樣的“太難了”。他們從不討論,只要“怎樣做就可能”,而只是在“不能做”的理由辯解上鉆牛角尖。
我敢斷定,這樣的公司是毫無希望的。一提出計劃,就以“人手不夠”,“沒有經費”等習慣用語來推諉,怎么會有所作為,事實上在今天要找一家人手與經費都十分充裕的公司,實在是難乎其難的。而人手與經費都充裕的公司,可說人人都會經營,又何須勞駕這些課長、股長呢,問題是要能在人手缺欠,經費不足的情況下,如何出奇利勝,乃至無中生有。干部的高薪就是為這些能力而支付的。所以見事畏難,老在口頭上掛著“沒辦法”“太難了”的干部,最好及早辭職以謝,免得把這種灰色論調傳染給他人。
二、放棄過去的辦法和習慣,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
“沒辦法”這句話是不可以隨便說出的,任何一個難題,都有種種解決的方法,這是現代經營觀念的一個特色。
對于一個新的方案產生,“成功型”的公司和“失敗行”的公司所表現的感度就根本不同。成功型的公司負責人總不說“沒辦法”,而是說“有意思”、“可以試試”。
其次,對于這種方案的研究過程也不同,他們絕不浪費時間去研究“沒辦法”的理由,因為研究這種“理由”于事毫無補益,他們所研究的是“何處是障礙,怎樣去消除,”。即使也覺得事實困難重重,也不輕易放棄卻會另開途徑,試著采用一種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辦法去解決問題。
所謂“沒辦法”不過是自欺欺人之談。我究其根源,所謂“沒辦法”應該說是“用過去的辦法”這一前提故意省略掉,以便形容的好像是絕對不可能。換句話說,這些人根本不想去做。事實上,這些人口里嚷嚷的,只不過是“按過去的標準”是沒辦法,而不是真的沒辦法。(你可知道?)
既然“用過去的辦法”不能做,當然問題就單純了,那么何不想想采用與過去不同的辦法呢,所以干部的任務中,有一半就是該如何致力與革新當今所采用的辦法與思考方式。一個干部應該要有不斷創(chuàng)新的能耐,不然只照著老規(guī)矩做的話,就該把薪水的一半還給公司才對。
失敗型的公司里,全體職員執(zhí)迷在過去的常識范圍去看問題,他們無能面對新事物,不敢做新的嘗試,不愿負擔失敗的責任,將以只要輕輕松松的說一聲“真的毫無辦法”,就算了事。這種流弊,尤其容易發(fā)生在資深專家聚集的部門,這不是很可笑的事嗎?
三、從現在立刻可辦的事情著手,即便是小事
現在不能馬上做到百分之一百,就認為不值得做的想法,是所謂的“全部或者零(All or Nothing )”的極端感度。這種想法,如果出于初出茅廬的新進人員尚有可原,因為他們涉世不久,對事物的了解太膚淺,而常常只憑直覺判斷是非黑白,這種單純的想法,原還是無可厚非的。
但是,一個年屆三、四十歲應以心智成熟的人,如還懷有這種天真幼稚的想法,就叫人懷疑他的智力發(fā)育是不是正常了。身為部長、課長的人,除非這地位是僥幸而來。大概不至于如此天真爛漫吧!這么說,如果這些人竟也抱著這種想法,就不能不說是在找借口逃避責任罷了。
所謂“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”,一個改善經營的新興方案,其牽涉的范圍多么廣大,實施起來多么困難,只要你著手去做,終究可以完成的。也許你們公司現在要談改善,正是人、錢兩缺,但運用現有的人員,有限度的經費,開始做起來先只求百分中之五或十的成果,您以為如何呢,是否覺得現在馬上就可以實施了,只要你做好這百分之五或十,明年在把目標提高到百分之十五,再下一年提高到百分之三十。
即使是中途人事更動了,換了幾任部長、課長,只要政策不變,現任負責的干部能承先啟后,以愚公移山的傻勁推進。五年、十年乃至二十年后,一定可以達成百分之一百的成果,這樣才算得是真正的經營。 對與工作上應興應革的事宜,如果你能在別人尚未想到之前,早就想到,并且下定決心,推向目標,一步一步付之實施,那么你將是企業(yè)中最可靠的干部,當別人注意到了你的成就,想用速成的辦法學你的一切時,實在為時已晚,事情根本就沒有速成的,而在他們摸索、嘗試錯誤的當兒,你早已領先他們多多了。
當你聽到部屬中有人說“沒辦法”“太難了”的時候,就可以指出他們是省略了“現在”“馬上”這兩個字眼,你就等于抓住了他們的病源。于是你就該嚴正的宣布:就因為不能上就辦到,所以非立刻著手不可。其次就要培養(yǎng)起他們實干硬干的斗志,從現在可能做的范圍,哪怕是百分之一,或僅僅限于準備階段的調查也好,立刻就去著手。
如果有人問:“究竟要多少年才能完成呀,”這實在是多余的閑話,也許你們的計劃很順利,那么兩年、三年,要是不順利,那么就十年,或許更多。這全要看你們計劃的大小如何,可行性如何,以及是否能適切的實施和有效的控制時間而定,但最重要的是在是否能苦干,不計成敗一點一滴努力的積累成果。如果不能這樣,即使機會來了也會被溜掉。有些干部的頭腦雖好,卻完全沒有苦干的精神。須知只有苦干實干,才是競爭決勝的不二法門。
四、自己一個人的話沒辦法,考慮用別的力量來解決
還有一種說“沒辦法”的也是省略了一句:“我自己一個人做的話”,說的完全些就是“我自己一個人做的話,沒辦法!”
須知一個干部,以指揮部屬進行工作為主要職責。而他可以運用的人力,還并不限于自己課內的人,設如全課所有的人力不能完成的工作,可以通過一定的手續(xù)請求其他單位的人員協助,如此人力尚覺不敷,那么還可以把范圍擴展到整個部,說服經理,要部內所有人來協助,必要的時候,甚至還可以推動到較高基層的經營者。一個干部如果只對自己的部門內采取主動地位,認為自己對上級只能接受命令,供上級干部使喚,怎么可以由下而上運用上級干部的力量,這種想法實在也是落伍的官僚主義觀念,根本是不了解近代企業(yè)組織活動的整體性機能。
其實干部可以動用的人力,尚不局限于公司內的人員。大凡經銷商、關系廠商、顧問人員,乃至其他公司,企業(yè)機構任何人都是可以為你所用的人力。當你擬議一件影響及整個市場的銷售方案時,如果覺得只靠自己公司內的人力無法完成時,便可以擬議和同業(yè)合作,或與其他行業(yè)的有力公司合作,或者與同性質的公司組成企業(yè)團,共同研究推行等等無不可行。但有些干部卻對這種想法連提都不敢提,以為一定行不通,殊不知天下的事并不是想得到的便是一定能做得到的,即使行不通,也并沒有什么損失呀!假使做成了一半,豈非等于白做了,問題最重要的是,看你有沒有這個“勁”想去干。
但千萬不可誤會,我并不是說任何什么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依賴他人的力量,而是說,當我們在設計一件工作的時候,絕不可單單以自己個人的能力為基準,以自己的能力限度來判斷事情之“能行”與“不能行”。如果一個不善利用群體群力的干部,實在是一個不合格的干部。
所以,當你判定一件工作,“我自己一個人的話不能完成”之后,下一步就該想“用誰的力量就可以完成”,想定了,立刻展開說服、聯絡、接洽的工作。
五、利用他人的智慧是干部的本色
所謂干部,是以“使用他人的智慧與能力為專業(yè)”的人。這里所指的使用他人,并不僅指在實際工作上督促他人行動,應該包括使用他人的智慧在內。從來沒有一項條文規(guī)定說:“最初的構想,一定要干部自己擬出的”。有很多干部,由于太杰出、太聰明,樣樣都自己解決,于是把部屬思考的機會都剝奪光了,把部屬的智慧都埋沒掉了。這種干部實在不能算過最優(yōu)秀的經營人才。
最初的構想出自誰,是無關緊要的,采用與否才是干部的本職。那些唯恐貶低自尊,不敢采用他人智慧的干部,正是大錯特錯。其所犯這種嚴重的錯誤的原因,有些是出于缺乏擔任干部的自信,想掩飾自己而恥于求問,這種心理真是不可救藥。
向別人征求而來的智慧,自然不一定就符合你所急需的,如果抱著這種奢望,就未免太天真了。因為各人所擔任的部門,各有非具專長不能解決的問題,或有些事,非要有某種特殊個性不能勝任的,更有些問題內涵錯綜復雜,局后人難見全盤的。
因此,經收集來的他人的智慧,必須經過一番選擇,加以取舍。具體的事務,或可直接決定取舍,但那些抽象的憲法、態(tài)度,往往只可成為某種重要的暗示,或者把二、三種子會連結起來,就可以自認為相當滿意的解決對策。在交換意見的時候,從交談對象的話里很可能引起連鎖反應,覺發(fā)了潛在您內心的主見。而突然拍案而起,大叫一聲“有了”,這種情形是人所常常經驗到過的呢。
不管解決對策是如何產生的,把它付諸實施,對其結果負責的是干部自己。所以干部要把收集來的氣勢、構想,經過一番分解、重組,把他人的智慧和實際狀況相對照,加工是之具體化,這就是干部的責任。當然,只有最了解問題的內涵及細部的干部才能勝任這種工作。
別人腦中的原始構想,可以幫助你突破擋在你面前得堅壁。只要你能從這些外來的構想總理出頭緒,以后就很容易觸發(fā)自己的靈感,所以不能運用他人的智慧,是很大的損失呢。
六、積極請教他人,傾聽他人意見
你可知道,對自己苦思不得的難題,還有更上一等的解決妙計, 問題遇到難處,到處去請教別人是又費時又費力的事。但有些人卻能“自然的收集智慧”,把別人的智慧,全不費工夫地據為己有,這種人在現實等候中最占便宜。
當你遇到難題時,先請你環(huán)顧一下你的同事。同事中必有一些人樂意供你意見,他們會說:“就試試這種辦法吧”,另有一些人,卻是冷若冰霜,很不容易和他親近。而反過來說,有些人會很樂意接受他人的意見;另有一些人,則嚴閉門戶堅不接納他人。你又想想,你是屬于哪一類?
現下的干部們,多半是做得令部屬畏懼的人物,一面自己孜孜工作,一面眼觀四面,耳聽八方監(jiān)督著部屬,從不怠慢,當然沒有自信的人是無法做到的,通常每個干部都有他自己的一套主張,自己的潛意識中,也往往認為必須如此才能勝過他人。
然而,也因此閉塞了與同事部屬溝通意見的通路。高明的干部應該能制造出一種輕松的氣氛,讓同事們或部屬,可以輕松自然地提供他們的意見,即使不算很高明,也可暢言無忌,反正權衡采納與否還在你自己,所有干部應該有這種修養(yǎng)。
第一、 自己要積極的收求購想、啟示,不時征求他人的意見并注意傾聽。如果不這樣做,你的部屬、同事就不會知道你有虛心求進,不恥下問的態(tài)度。若是自己不表示這種希求借重他人的智慧的態(tài)度,別人自然不會自動提供意見,以免反被你說“多管閑事”。
第二、 要誠懇的接受他人的進言。譬如有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部屬,頗表自負地說“應該這樣做才對”,你聽了他的話,發(fā)現所說的都是概念化的,教科書上的條文,全是不切實用的話。這時候,如果你以輕蔑的態(tài)度說:“這我早就知道,用一般的辦法是行不通的,你還是回去工作吧!”那么一切都完了,今后他縱有獨出眾上確屬非凡的高明之見,也將閉口不言了。就算你的態(tài)度不致如此粗率,只用不以為然的態(tài)度說:“好,我知道了”,這樣的態(tài)度也是不行的。因為你這樣做,對方心中會想:“這個人,口口聲聲尊重我們的意見,原來內心不過是想按自己的辦法去做罷了。”當他在碰了你的軟釘子之后,怎不叫他心懷憤,他會向同事們說:“我們的課長,說要尊重我們的意見,只不過是假裝民主作風罷了。”結果大家的看法,卻會受他的影響,從此大家的“建議意愿”都被打的煙消云散了。
第三、 把別人的建議加以修正后,要立刻實施,有了成果立刻向最初提供構想的人道謝,而且把改革的成果告訴他。這是不可忘的事,不管你所采用他的構想的成分有多少,也須把事功歸諸于他,這是作為干部應有的風度。接受道謝的人,一定會倍感歡欣,由衷的感激你對他的賞識。任何人做了一件對他有貢獻的事,就算是不值一提的小事,只要被接受了,一定會很高興。部屬如此,同事、朋友都是如此。這些人多半會很樂意繼續(xù)提供各種意見和各種構想給你。我們應該多多建立這種可貴的交往。
七、絞盡腦汁,思考思考再思考
尋求良策解決問題,不是一件輕易可得的事,要是能輕易獲得解決之道的話,就不成其為問題了,也無須有干才和歷練的干部人員了。
我們常見有不少干部,每遇有困難,結果總是用高明的手法渡過難關。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質,就是極少有人能隨手拈來一條妙計,解決問題,多半是經過一番絞盡腦汁,苦思竭慮,最后才構想出應因的方法的。
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從任何事件上,領會到經營上的教訓或啟示的能力,同時這種能力也不是與生具有的,多半是其人所出的環(huán)境所賦予所磨練出來的。
如果你心中存有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時,清晨一睜眼,就抱頭沉思。在上班的車中,也在閉目靜想。繁忙的工作中一有片刻的休息,那個難題又在腦海中浮起;下班回到家,淋完浴,喝杯老酒,躺在床上正想睡的時候,又想起了這愁而未決的問題。
這問題一直牢牢地粘在腦底,當你的大腦稍有空閑,就立刻浮現。然而能對這樣一個問題執(zhí)著的人,無論在看什么做什么,聽什么的時候隨時有引起連鎖反應的機會,最后終于得到成功的啟示。因為這種能緊抓問題不放的人自然也會多方設搜索他人的智慧,同時,智慧也會自動去找他,如果有人說:“想了有想,還是想不出什么辦法。”我以為這個人苦思功夫還沒有到家。
有些干部,光是口說:“怎么辦?”“怎么辦?”,其實心中卻悠閑自在,完全沒有在思考。另有些干部只自己一個人默默苦思,把問題深鎖在內心,結果始終找不到解決的方策,我以為這兩種干部,都不合格。
如何訓練自己去苦思又苦思,其結論似乎已經十分明顯了,那就是一方面要自己努力,同時一方面向他人宣布,解決這個問題的期限,也就是不管如何先斷然向大家宣布這個問題,到什么時候一定可以解決。也就是壓迫自己拼命尋求解決的途徑,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。
建立生產有序、管理順暢,操作規(guī)范,士氣高昂、高質量、低成本、短交期的作業(yè)現場;
為企業(yè)規(guī)劃設計一套由內到外的形象升級,外觀視覺價值體現、內在的管理內涵體現;
全員參與設備管理高產出和低成本運營,提升設備管理能力,維護能力,提高效率
構建班組生產管理體系、循環(huán)評價、人才育成、持續(xù)改善、績效管理、文化養(yǎng)成體系;
提高產品質量、降低生產成本、縮短交期、增加利潤,讓管理更系統科學,執(zhí)行力更強
對工廠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合理安排,以提高生產效率、降低成本、優(yōu)化物流、改善工作環(huán)境等